首页 >> 投资 >

夏粮实现“三增” 青岛有“妙招”

2023-08-31 18:53:58 来源:大众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紧接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

作为传统产粮大省的农业大市,青岛积极响应、精心谋划。2023年2月召开的青岛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坚持粮食生产增产、减损一起抓。为此,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


(资料图)

8月29日,知名媒体“乡村振兴青岛行”活动走进平度市,通过探访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核心基地及代表企业,实地观摩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绿色增粮“青岛场景”,探索绿色增粮的“青岛方案”。

近年来,平度市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80万亩、产量29亿斤,约占青岛市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已连续10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今年,平度市147万亩小麦已经全部收获完成,夏粮再获丰收,打好打赢了粮食丰产丰收的第一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种才能出好粮。今年,平度市重点推广的青农7号小麦,在高产示范田实打测产中,平均亩产高达837.2公斤,再次刷新青岛小麦最高单产纪录。位于平度市蓼兰镇胜利村的绿色增粮先行区示范基地,面积达150亩,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集成应用了一整套绿色增产技术——科学选用高产优质广适抗逆小麦新品种青农7号,采用小麦“两选四适”一播全苗技术播种;推广应用秸秆粉碎深翻还田、生物堆肥还田等技术,培育良好耕层;采用宽幅精播和减垄增地种植技术,土地利用率提高10%左右;通过滴灌增施微生物菌剂,实现水肥菌精准管理;采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实现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选用高效智能农机,提高了播种、田管质量,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内,科技装备支撑小麦高产稳产成效突显。

据了解,青农7号由成立于1996年的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自主选育,该公司是一家集农作物育种研究、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种子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种子协会会员、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山东农业大学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被授予国家小麦黄淮海北片区域试验站和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6年,依托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蓼兰镇建成了青岛市首家涉农院士工作站——山东省青丰种业院士工作站,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教授为主的6人专家工作团队,规划了1600亩的院士试验田开展试验研究。

近年来,该创新团队育成高产、优质、广适的小麦新品种10个、花生新品种6个。其中,“青丰1号”小麦品种搭乘“神舟七号”太空育种,填补了青岛市太空育种的空白,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列为青岛市主导品种和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主推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500多万亩,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良种支撑。

而在青农7号小麦品种高产背后,同样也要看到平度市正围绕打造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全力推进科企合作、院企合作,从根源上强化小麦丰产“基因”。窥一斑可知全豹。平度市打造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工作如火如荼的背后,体现的正是青岛对实现绿色增粮目标的志在必得,更能看到青岛身为先行示范的引领担当。

目前,青岛市已启动建设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目标到2025年,先行示范区内主粮作物达到“吨半粮”水平,打造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绿色增粮“青岛场景”。示范区辐射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基本达到“吨粮”水平,带动全市粮食均衡增产。

当地方策略与国家战略相合,深刻认识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战略意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是青岛奋力打造农业强市的根本指引,亦是其勇担先行示范重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青岛正多维度协同发力。顶层设计方面,青岛出台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意见,配套制定19条推进措施,综合考虑全市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生产水平等因素,利用3年时间建成10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首批7个已经启动建设。

实施路径方面,青岛坚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推进,探索粮食大面积绿色均衡增产“五六七”新路径,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推进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运营产业化等“六化同步”,全面实现良种覆盖、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等“七个百分之百”。

在胶州市胶西街道,通过采用“订单种植”的模式,提前为马铃薯找好销路,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直接到地头采购,彻底解决马铃薯“有人种,无人收”的问题,为农户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立足大农业发展规划,莱西市沽河街道组织农业服务工作人员,主动到涉农企业送政策、问需求、纾难题,并以新技术为主导,引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现代化配套农机装备,以良种良法良田相配套,农艺农机农人相结合,开创农业种植新模式,全面提升粮食产能。

推动绿色发展,青岛聚焦田、种、技、机、管等核心要素,集成应用耕地地力提升新方式、丰产稳产新品种、绿色增产新技术、绿色高效新机械、智慧管理新模式等,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应用无人驾驶、植保飞防、收获减损等智能绿色高效机械,运用优良品种、节水节肥、绿色防控等增产技术,实施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负增长”,年均减少1-2个百分点。

同富勤耕农机合作社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同富田园”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应用激光平地机、条播机、镇压机、飞防无人机、绞盘式喷灌机等先进农用机械,助推大田农业现代化,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增收”的问题。

与增产对应的是粮食减损。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性较严重的害虫之一,每年7月到8月,是玉米螟的高发期。近年来,青岛探索利用“害虫天敌”—赤眼蜂实施绿色防控,不仅生态环保,还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既全力保障秋粮稳产增收,又支撑全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

8月8日,即墨区蓝村街道举行青岛市绿色增粮秋季农作物病虫防治现场会暨玉米天敌生物防治田间观摩,这是胶东地区首次组织大规模无人机投放天敌生物防治,也是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

据测算,使用无人机生物防治技术,一亩地能省20元,而在位于蓝村街道的这片1200亩的核心示范田上,通过使用无人机可节省24000元。同时,使用赤眼蜂防治技术,一亩地可减少15克化学药剂使用,既降低了农药使用强度,同时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创建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核心在于“绿色”,目的则是为“增粮”。根据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市夏粮播种面积342.79万亩,单产420.97公斤/亩,总产量144.31万吨,夏粮再获丰收,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庄建成 报道)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河北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

返回顶部